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>医院动态>>媒体聚焦

【长江日报】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: 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健康期盼

发布日期:2023-11-07  浏览:

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(2021—2025年)明确指出,推动公立医院“以疾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进行转变。

    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院,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始终坚持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红十字精神,探索建立紧密型区域医联体,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,为保障人民健康、增进民生福祉不辍前行。

    ■ 建立紧密型医联体

    带动区域医疗技术发展

    2019年初,江汉区人民政府与武汉协和医院签订托管工作框架协议,建立以武汉协和医院为龙头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为主体、江汉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“1+1+12”紧密型区域医联体。

    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介绍,4年多来,医联体内通过管理输出、技术帮扶、专家坐诊查房、资源共享、红医讲堂等,促进优质资源、专家“双下沉”,推动了分级诊疗和健康江汉“双发展”。

    依托医联体平台,市红十字会医院聘请武汉协和医院知名专家为专科名誉主任,强化学科建设;协和医院各科室专家应邀来院坐诊、教学查房、培训授课、指导手术等,通过多种形式的传帮带,促进医院人才培养和医疗技术的提高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市红十字会医院常态化下派专家到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,其中,唐家墩街、汉兴街、常青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均有红会医院专家团队坐诊,让居民在家门口方便地看上病、看好病。

    ■ 扩大中医药应用

    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

    今年初,一个简单庄重的揭牌仪式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部举行。时隔20余年后,该院重新开设中医病房。

    20世纪90年代末,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因人员不足等原因,关闭住院病房,仅保留中医门诊。如今,中医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市红十字会医院经过紧张的筹备,重启中医病房,并聘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陈氏飞针传承人、中医博士吴偲作为中医科负责人。

    “此次中医病房的重启是医院中医事业发展的一次扩容提质,为中医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。”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涛介绍,有些患者出现胸闷、心悸或消化道症状,但检查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,科室就会邀中医专家会诊,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。一位八旬老人有反复心悸症状,经西医治疗改善不明显,给予中药调理后,患者症状明显好转。还有一位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病人,住院期间反复打嗝,经中医科会诊针灸治疗后,症状随即消除。

    2011年6月,市红十字会医院在骨科成立疼痛治疗组。2020年底,随着疼痛科就医需求增加、治疗手段增多,医院正式成立疼痛科。该科副主任张杰介绍,目前,科室诊疗范围包括病理性疼痛、脊柱关节疼痛和软组织疼痛等。在治疗手段上,针对慢性疼痛患者,对有问题的病变神经做射频调控以精准修复;针对粘黏在一起或痉挛的神经,通过用水分离技术将其恢复正常;再则借助银针的导热功能对软组织进行松解或切断,促进新生组织的重建或再造,以改善循环。“我们常以中西医结合方式缓解病人疼痛,科室开设有针灸、中药外敷膏药、中药熏蒸床、中药外洗药包等特色治疗。”

    ■ 医校携手共谱新篇

    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

    今年6月,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举行学科建设交流会,并开展深入合作。

    双方将重点开展四项工作:加强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;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培养;强化医院与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;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,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多层次需求。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张星表示,此举有助于促进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,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,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,满足辖区居民健康需求。

    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下,市红十字会医院成功举办2023年中医基层骨干人才培训班,省内外中医院、综合性医院及基层医院单位共200余名学科骨干参加培训。此次培训为中医基层骨干人才搭建了高层次的理论学习、经验交流平台,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,以便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。

关闭窗口